撰文:Alex Hook、Emmanuel Awosika
编译:Glendon,Techub News
本报告分为两部分,第 1 部分概述了跨链领域面临的挑战,例如跨链代币的不可互换性问题,并分析当前的主要解决方案;第 2 部分将探讨主权跨链代币标准 ERC-7281,并分析实施 ERC-7281 对以太坊生态系统中的用户、开发者、基础设施提供商和其他参与者的好处和潜在弊端。
目前,由于区块链互操作性方法(如跨链桥)固有的局限性,跨链操作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例如,跨链桥可能存在安全隐患(黑客跨链攻击造成的损失已超过 25 亿美元),或是面临速度慢且费用高昂,以及功能受限的问题。更有甚者,上述问题可能会同时存在于同一跨链桥中。
除此以外,跨链领域还存在着一个核心难题:通过不同的跨链协议将可互换代币(如 ERC-20 标准代币)跨链到不同链上时,这些代币会变成不可互换代币,从而丧失其作为可转让资产的功能。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种解决方案,该方案旨在做到无论代币的原始合约存在于何处,都能确保代币在跨链中的可互换性:主权跨链代币标准 ERC-7281。
ERC-7281(也称 xERC-20)是对 ERC-20 的扩展,后者是以太坊上创建可互换代币的一种标准。ERC-7281 允许由代币发行者批准的多个桥在远程链上铸造和销毁 ERC-20 代币的标准代币版本,以确保用户在桥接 ERC-20 代币时,在目的地接收到的是该代币的可互换版本(即两个代币可以 1:1 交换),即使这些代币通过不同的路径/桥跨链发送。
重要的是,采用 ERC-7281 的协议可以保持对跨链代币的控制(与当前桥控制跨链代币的状态不同),并且可以限制铸造操作的速率,从而降低跨链桥发生故障时的风险。
以 USDC 为例,可以发现不同链上理论上相同的 ERC-20 代币之间存在不可互换性。在 以太坊 L2 网络 (例如 Arbitrum、Base、Optimism)中,通常使用标准桥(Canonical Bridge)将流行的 ERC-20 代币从以太坊 L1 转移到这些链上。这些源自 L1 的 L2 代币通常被称为「跨链的 [插入代币名称]」。
对于 USDC,常见代币符号为 USDC.e、USDC.b 等。尽管这两种代币由同一实体铸造并具有相同的价格,但它们在技术上是不同的、不可互换的代币,因此不是「可互操作的」——虽然原生 USDC 可以通过 Circle 的跨链传输协议(CCTP)进行跨链,但跨链 USDC 只能通过标准桥跨链回 L1。
ERC-7281 通过引入 ERC-20 扩展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中代币的部署者可以为其分配和参数化不同的跨链来源。在上述例子中,Circle 可以在所有 L2 上部署通用 USDC 代币,其中标准跨链桥(例如 Circle Mint、Circle CCTP 和其他已获批准的跨链桥)都被指定为能够根据其逻辑铸造代币。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铸造者被黑客攻击的风险,部署者可以限制每个铸造者在特定时间段内可以铸造和销毁的代币数量——对于更可靠的跨链桥(如标准的 L2 跨链桥),可以设定更高的限制,而对于具有中心化共识的桥,则可以设定更低的限制。
虽然 ERC-7281 并非首次尝试创建可互换跨链代币的解决方案,但它或许可以解决跨链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提供商锁定、代币发行者的主权丧失、跨链代币引导流动性的高成本、基础设施开销增加以及跨链故障的风险增加等。
跨链桥机制概览
在深入探讨不可互换的跨链代币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下跨链代币存在的原因,因此,我们也需要理解跨链桥的动机及其运作机制——因为跨链桥提供商是负责创建跨链代币版本的一方。
跨链机制是区块链之间传输信息的手段。除了纯粹的货币信息外,跨链桥还可以传递任何其他有用的信息,例如其他链上的代币汇率和智能合约状态。然而,对于当前与用户交互的桥而言,从一条链向另一条链转移资产(代币)无疑是最常见的用例。
促进跨链资产转移的方法各不相同,但代币跨链的工作流程通常遵循以下三种高级模式之一:
锁定与铸币桥
-
用户希望将其原生链或「源链」(最初发行链)上的代币跨链到另一条链上。由于每条链都实施了不同的架构和协议设计,这两条区块链并不兼容,这导致用户无法直接将代币从链 A 的钱包地址转移到链 B 的钱包地址。
-
跨链桥提供商将用户存放在原生链上的代币托管在智能合约中,并通过部署在目标链上的代币合约创建原生代币的「包装」代币版本。
-
当用户希望反向跨链(目标链→原生链)时,他们将包装代币返回到目标链上的跨链桥,目标链会根据跨链桥中的逻辑(如零知识证明或外部仲裁)对此进行验证,并从原生链上的托管账户中释放原生代币。
销毁与铸币桥
-
这种方法不是将代币锁定在托管中,而是销毁源链上的代币;
-
该跨链桥将在目标链上铸造等量的代币;
-
对于反向传输,跨链代币在目标链上被销毁,然后在源链上铸造新的代币;
-
这可以在实现跨链传输的同时维持代币总供应量。
原子交换(Atomic Swaps)
-
原子交换通过相互锁定具有相同私密值的资金来解锁它们,这意味着如果任何一方的秘密被泄露,另一方的秘密也会被泄露。这赋予了交换原子性(Atomicity)的属性。
-
原子性意味着交换要么完全完成(在双方),要么根本不完成,从而防止欺诈或部分/失败的转移。
在上述方法中,第一种(锁定与铸币)目前最为常见。原生代币和由桥铸造的相应包装代币之间的价值等价性,使得用户能够「跨链转移」资产并在与最初发行链不同的链上使用代币。
然而,新的设计(例如基于意图的跨链桥)已经变得非常流行。「意图」(Intents)允许用户表达交易的期望结果(将 100 USDC 兑换为 100 DAI),而不是概述实现结果的具体步骤。「意图」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用户体验解锁工具,因为它们极大地简化了人们的链上体验,并使加密货币更容易使用,尤其是其与 链抽象解决方案 结合使用时。
跨链意图 允许用户在链之间转移代币,而无需担心跨链桥的底层复杂性。在基于意图的跨链桥中,用户在源链上存入资金,并指定他们在目标链上期望的结果(即他们的「意图」)。称为「填充器」(Filler)或「求解器」(Solver)的专业运营商可以通过提前将请求的代币发送给目标链上的用户来实现此意图。随后,运营商证明转移已发生,以索取源链上锁定的资金作为补偿。
一些意图型跨链桥在内部利用了锁定与铸造机制。在这种情况下,跨链桥铸造好包装代币,这些代币要么发送给满足用户意图的填充者,要么直接发送给用户(如果没有填充者介入)。不过,意图型跨链桥通过其求解器网络增加了额外的效率层,但它们从本质上仍然依赖于与传统锁定与铸造桥相同的原理。
我们可以将每个包装代币(无论是通过传统跨链桥还是意图型跨链桥创建的)视为跨链桥提供商出具的一张「欠条」,承诺从托管合约中释放一定数量的原生代币。这些包装资产的价值,与跨链桥提供商(感知到的)处理原生链上托管代币的持有者提现请求的能力直接相关。
被授权在源链上锁定原生代币并在目标链上铸造其包装代币的跨链桥,可确保代币的总供应量保持不变。对于一个单位的原生代币,正好铸造一个单位的对应包装代币,反之亦然。如果某个应用接受包装代币作为交换媒介或使用包装资产作为货币,则该应用的开发人员和用户会充分信任跨链桥提供商,以支持包装代币的「真实」资产的安全。
为什么需要跨链桥?
通过创建跨链代币,跨链桥可以与远程链上的资产合成版本进行交易,这是一项强大的功能,它使开发人员和用户都能利用跨链互操作性的优势。这些优势包括获得更多流动性、吸引新用户,以及为用户提供灵活性(用户可以毫无阻碍地与来自不同链的应用程序进行交互)。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在实践中是如何运作的,以及为什么它对开发者和用户都至关重要,让我们以一个名为「BobDEX」的虚构去中心化交易所为例来进行说明。此示例将演示包装代币如何实现跨链扩展,同时强调可能出现的好处和潜在的复杂性:
BobDEX 是 Bob 在以太坊上创建的自动做市商(AMM)交易所,旨在实现不同资产之间的无信任交换。BobDEX 有一个原生代币 BOB,它既是治理代币,也是流动性提供者(LP)奖励代币。在后一种情况下,BobDEX 向 LP 发行 BOB 代币,使向池子提供流动性的用户,有权获得 DEX 用户交换池中存放的资产所支付的费用的一部分(以百分比计算)。
但是随着 BobDEX 的市场份额大幅增长,以太坊 L1 的限制阻碍了其进一步增长。例如,由于高昂的 Gas 费用和交易延迟,一些用户不想在以太坊上使用 BobDEX;同样,其他用户希望接触 BOB 代币,但又不想以太坊上持有原生 BOB 代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Bob 在 Arbitrum 上部署了一个 BobDEX 版本(一种低费用、高吞吐量的第 2 层 Rollup),并通过 Arbitrum-Ethereum 桥在 L2 上部署了 BOB 代币的包装代币版本(wBOB)。Arbitrum 上的 BobDEX 与以太坊上的 BobDEX 相同,但它使用 wBOB(而不是原生 BOB 代币)作为 LP 奖励和治理代币。
对于与 Arbitrum 上的 BobDEX 交互的用户(例如流动性提供者)而言,应用代币的差异(包装的 BOB 与原生 BOB)并不重要。这是由于 wBOB 代币由 Arbitrum-Ethereum 桥中持有的实际 BOB 代币支持,因此 wBOB 代币持有者可以通过与桥合约交互,轻松地在以太坊上兑换原生 BOB ERC-20 代币。
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情况对于 Bob 和用户来说是双赢的:
1.Bob 可以吸引更多用户,尤其是那些希望在 BobDEX 上交易时获得较低 Gas 费和快速交易确认的用户;
2.LP 可以通过向 BobDEX 提供流动性来获得回报,而无需处理以太坊的高昂 Gas 成本和较长的确认时间;
3.投资者可以在市场上购买 wBOB 代币,从而在 BOB 代币价格变化中获利,而无需与以太坊上的 BOB ERC-20 合约进行交互。
除此以外,跨链桥的好处还在于增强可组合创新,并解锁利用桥接代币流动性的新用例。例如,Alice 可以在 Arbitrum 上创建一个名为「AliceLend」的借贷协议,该协议接受借款人的 wBOB 作为抵押品,以扩大 wBOB 的效用并创建一个新的 借贷 市场。
向 AliceLend 提供流动性的贷款者确信能够获得存款:如果用户违约,AliceLend 会自动拍卖作为抵押品存入的 wBOB 代币,以偿还贷款者。在这种情况下,清算 wBOB 抵押品的买家将承担 BobDEX 上 LP 的角色,并有同样的保证,即 wBOB 代币可以按 1:1 的比例兑换为原始 BOB 代币。
目前,跨链桥为确保 (以前孤立的)以太坊 L2 之间的互操作性 以及促进新应用(例如跨链借贷和跨链 DEX)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但是,跨链桥生态系统正面临着阻碍其进一步增长的限制,如跨链代币的不可互换性问题。
为什么跨链代币会变得不可互换?
上文提到的锁定和铸币桥的跨链工作流程看似很简单,但实际上,这需要大量的工程和机制设计工作才能正常工作。
第一个挑战是确保跨链代币的包装代币版本始终由锁定在源链上的原生代币支持。如果攻击者在远程链上铸造跨链代币,却没有在源链上存入原生代币,那么攻击者可以通过用(欺诈铸造的)包装代币与主链上的原生代币进行交换,使跨链桥协议破产,并阻止合法用户(在铸造包装代币之前在跨链桥合约中存款)提取存款。
第二个挑战更加微妙,源于跨链代币的性质:跨链桥提供商在同一远程链上铸造的同一代币的两种代币版本,不能按 1:1 的比例相互交换。对此,我们可以用两个用户试图通过不同路径跨链交换代币的例子,来说明与跨链移动代币相关的问题:
-
Alice 通过标准的 Arbitrum 桥将 USDC 从以太坊桥接到 Arbitrum,并在 Arbitrum 上收到 200 USDC.e,而 Bob 通过 Axelar 将 USDC 跨链到 Arbitrum,并在 Arbitrum 上收到 200 axlUSDC。Alice 和 Bob 达成协议,Alice 将 200 USDC 发送给 Bob(以换取 200 USDT),以便 Bob 可以将 400 USDC 提取到以太坊。
-
Bob 尝试通过 axlUSDC 提取 400 USDC,但只收到 200 USDC,同时收到一条消息,说明跨链桥协议只能向 Bob 提供 200 USDC。Bob 对此感到困惑,因为包装的 ERC-20 代币应该是「可互换的」,不应该出现阻碍任何人在任何应用程序上按 1:1 的比例交换 ERC-20 代币的差异。
-
Bob 从跨链桥中学到了一个深刻的教训:「可互换的 ERC-20 代币」并不总是意味着「你可以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中以 1:1 的比例与其他 ERC-20 代币进行交换」。于是,Bob 与 Alice 进行有风险交易(因为 Alice 可能不会归还代币)的尝试彻底失败了。
为什么 Bob 无法提取 400 USDC?因为他和 Alice 在目标链上收到了同一基础资产的不同包装版本,上文提到过这一点,在不同链上发行的代币是不兼容的,所以在非原生链上发行的原生代币的代币版本,实际上是跨链桥协议的一张欠条,承诺在用户希望桥接回代币的原生链时支付相应数量的原生代币(取决于剩余数量)。
因此,每个跨链代币的价值都与负责在主链上持有存款并在目标链上铸造包装代币的跨链桥提供商挂钩;Bob 的跨链桥提供商只能向 Bob 支付 200 USDC,因为这是其从存款中可以支付的金额;Alice 的 200 USDC 无法通过 Bob 的跨链桥提供商提取,因为它从未收到存款或向 Alice 发出「欠条」。Alice 必须从以太坊上的 Arbitrum 中提取她锁定的 USDC,并通过 Bob 的跨链桥提供商进行桥接,然后 Bob 才能访问剩余的代币。
Bob 和 Alice 的困境指出了跨链桥接的一个问题,即多个竞争性的跨链桥提供商为同一基础资产铸造出多个不可互换的代币版本。另外,同一资产的不同 ERC-20 代币还有一个问题,便是它们无法在单个流动性池中进行交易。
还是用上述的例子,如果我们在链上有 axlUSDC 和 USDC.e,并且想将它们兑换成 ETH,那么我们必须部署两个流动性池——ETH/axlUSDC 和 ETH/USDC.e,这就导致了所谓的「流动性碎片化」问题——即原本可以在同一流动性池的交易对被拆分开到不同的池中。
对于这一问题,解决方案是在目标链上流通一个代币的「标准」版本,这样 Bob 和 Alice 就可以交换代币,而无需每个人都从源链的桥中提款。每条链上都有一个标准代币也有利于开发者,因为用户可以在生态系统之间快速移动,而无需处理与代币流动性相关的问题。
那么,我们如何在预期使用或转移的每条链上实现代币的标准版本呢?
跨多条链实现标准代币
为每条链创建一个标准代币并非易事,存在多种选择,且各有优缺点。在为每条链创建标准代币时,我们通常需要思考应该信任谁来确认特定代币价值背后的 IOU(本票)的存在。假设你是代币的创建者,并且希望该代币可以在不同的链上使用和转移,而不会遇到可互换性问题,你将有 4 种选择:
1.通过标准 Rollup/侧链桥(Sidechain Bridge)铸造标准代币
2.通过第三方跨链桥提供商铸造标准代币
3.通过代币发行者桥铸造标准代币
4.使用原子交换进行直接多链发行
前三种选择依赖于各种跨链桥机制来促进代币的跨链移动。但是,作为代币创建者,你也可以选择完全绕过跨链桥,在每个受支持的链上原生发行代币。在这种方法下,你无需依赖包装代币或跨链桥基础设施,而是在各个链上维护独立但协调的代币部署——即原子交换可实现链之间的无信任交换。
不过,这种方法需要复杂的基础设施来维持跨链流动性并促进原子交换。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管理多个原生部署的复杂性限制了这种方法的应用范围,其主要适用于拥有大量技术资源的大型协议。
通过标准 Rollup/侧链桥铸造标准代币
如果某条链拥有标准桥(公认),该链可以为那些希望从原生链进行跨链的用户,授予铸造其协议跨链代币的权利。通过链的标准桥进行的交易(存款和提款)通常由链的验证者集进行验证,这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保证,即主链上的存款可靠地支持所有铸造的代币版本。
尽管标准桥正在铸造代币的标准代币版本,但其他代币版本仍将存在,这是因为标准桥通常有局限性,无法为用户提供最佳体验。例如,通过 Rollup 的标准桥从 Arbitrum/Optimism 桥接到以太坊会有七天的延迟,因为交易必须由验证者进行验证(如果无效,则可能通过 欺诈证明 提出异议),之后 Rollup 的结算层(以太坊)才会结算一批交易。
追求效率的 Rollup 用户必须使用其他跨链桥提供商,这些提供商可以承担待处理的 Rollup 退出的所有权,并在用户期望的目标链上提供即时流动性。当此类桥使用传统的锁定与铸币模型时,我们最终会得到由不同协议发行的代币的多个包装代币,并面临前文描述过的相同问题。
拥有独立验证器集的侧链具有较低的延迟,因为一旦侧链的共识协议确认包含提款交易的区块,就会执行提款。Polygon PoS 桥是将侧链连接到不同域(包括以太坊 Rollup 和以太坊主网)的标准桥的一个示例。
注意:我们指的是原始的 Polygon PoS 链,而不是 计划使用以太坊进行结算的 Validium 链 。一旦从由外部验证器保护的侧链切换到由以太坊共识保护的 Validium 链,Polygon 将成为 L2。
可惜的是,侧链桥也与 Rollup 标准桥存在一个共同的弱点:用户只能在一对相连的链之间进行跨链。他们无法使用标准桥跨链到其他区块链。简单来说,目前,你无法使用 Arbitrum 跨链桥将 Arbitrum 桥接到 Optimism,也无法通过 Polygon PoS 跨链桥将 Polygon 桥接到 Avalanche。
使用流动性桥铸造标准代币
依靠 Rollup 的原生桥来转移标准代币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流动性差和资产转移延迟。为解决这些问题,一些协议通过与流动性桥合作,以促进快速提款和低延迟跨链。
在此安排下,经授权的流动性桥在源链上铸造协议代币的包装代币,随后通过协议拥有的流动性池,在目标链上将包装代币兑换为该原生代币的标准代币。
目标链上的标准代币通常是由标准侧链/Rollup 桥铸造的版本,尽管也存在例外(稍后会提到)。例如,Optimism 上 USDT 的标准代币是 Optimism Bridge 铸造的 opUSDT。
每个流动性桥的功能都类似于一个拥有自动做市商(AMM)的 DEX,用于执行存放在不同流动性池中的资产对之间的交换。为了激励流动性供应,AMM 池会将部分交换费用分配给在池合约中锁定标准代币的持有者。
这与 Uniswap 的模式类似;唯一明显的区别是,资产对通常是流动性桥对跨链代币与标准代币之间的兑换。例如,用户通过 Hop 将 USDT 跨链到 Optimism 后,将必须在 Optimism 上通过 huSDT:opUSDT 池兑换 hUSDT。
通过流动性桥进行跨链的工作流程如下:
1.在源链上锁定原生代币
2.在目标链上铸造原生代币的跨链代币
3.通过 AMM 池在目标链上将跨链代币兑换为标准代币
4.向用户发送标准代币
所有流动性桥(Across、Celer、Hop、Stargate 等)的流程都类似,但对于终端用户而言,尽管涉及许多活动部件,这个过程就像是一次简单的交易。
当跨链回源链时,用户会销毁标准代币或通过 AMM 将标准代币与跨链代币进行交换,然后销毁该代币并提供销毁证明收据。一旦确认,用户可以提取最初锁定的原生代币。(与之前的操作一样,将代币移回原始链的繁琐细节对用户是隐藏的,完全由求解器管理)。
流动性桥的优点在于它解决了 Rollup 跨链桥中的延迟问题;例如,Hop 允许被称为「Bonders」的专门机构在 L2 上证明用户提款交易的有效性,并承担从 Rollup 的 L1 桥中提款的成本。每个 Bonder 都会为 L2 链运行一个完整节点,并且可以确定用户的退出交易最终是否会在 L1 上得到确认,从而降低用户发起欺诈性提款并给 Bonder 造成损失的风险。
与标准桥不同,流动性桥还使用户能够在更多链之间移动。例如,Hop 允许用户在 Arbitrum 和 Optimism 之间进行跨链,而无需先提现到以太坊。就像快速 L2 与 L1 桥接一样,快速 L2 与 L2 桥接也需要 Bonders 为源 L2 链运行一个完整节点,以确认提现,然后再为目标 L2 链上的用户预付铸造代币的费用,这使得 Rollup 之间的可组合性更强,并显著改善了用户体验。
当然,流动性桥也存在一些缺点,这会影响使用链的标准桥在 L2/L1 链上铸造标准代币的实用性。
流动性桥的缺点
滑点
滑点(Slippage)是指与 AMM 交互时,预期收到的代币数量与实际收到的代币数量之间的差异。跨链资产的流动性不足也会增加滑点;如果池中没有足够的流动性来重新平衡,大额交易可能会大幅改变价格,导致用户以更高价格执行互换交易。理论上,套利者本应通过交易活动来纠正不同资产池之间的价格差异,然而,当套利交易涉及交易活动较少或价值较低的代币时,这一机制可能会受阻。
并且,这也会影响构建跨链应用程序的开发人员,因为他们必须考虑出现滑点的边缘情况;用户可能因在一个或多个目标链上接收到的代币数量较少而无法完成跨链操作。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像跨链聚合器这样的应用(它们无法知道流动性桥是否有足够的流动性来覆盖目标链上的交换而不产生滑点),采取了指定最大滑点容忍度的策略,通过预先设定用户可接受的最大滑点范围,为他们提供报价。虽然这可以防止交易回滚,但用户总是会损失一定比例的跨链代币,无论桥的 AMM 池中的流动性如何。
流动性限制
流动性桥面临的一个根本挑战是目标链上必须有足够的流动性。与传统的锁定与铸造(其中代币铸造直接由锁定的资产支持)不同,流动性桥依赖于 AMM 池中的可用代币来完成跨链转移。当流动性降至临界阈值以下时,整个跨链机制实际上可能会停止运作。
-
如果流动性过低,跨链操作可能会完全停止,从而阻止用户完成预期的转账;
-
用户可能被迫将大额转账拆分为小额交易,以避免耗尽资金池流动性;
-
在市场波动较大或压力较大的时期,流动性提供者可能会从池中撤出资金,而这正是最需要跨链桥功能的时候;
-
启动新的代币对变得特别具有挑战性,因为要使跨链桥运作起来,需要大量的初始流动性。
流动性要求造成了一种循环依赖:桥需要大量流动性才能可靠地运行,但吸引流动性提供者则需要展示桥的持续使用和费用产生。对于新代币或交易频率较低的代币来说,这种「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尤为严重,它们可能很难在多个链上维持足够的流动性。
激励机制不匹配
流动性桥的作用在于,它可以覆盖从跨链代币到目标链上的标准代币的交换,而不会让用户产生过多的滑点;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与桥交互的 Gas 成本也决定了流动性桥的价值。因此,跨链聚合器和发行代币的项目团队会根据流动性和交易成本来优先考虑跨链桥。
虽然这可以确保跨链项目代币,或使用跨链聚合器跨链发送代币的用户拥有更好的用户体验,但根据流动性选择跨链桥会使无法在 LP 激励上花费的跨链桥处于不利地位。此外,仅基于交易费用会使竞争偏向于采用中心化方法来降低运营成本,并可以对跨链交易收取较低费用的跨链桥。在这两种情况下,跨链桥都没有在最重要的指标——安全性上进行竞争。
此外,流动性桥也不利于交易活动较少的长尾资产(这使得它们不太可能吸引流动性提供者)。长尾代币(或跨链量较低的新代币)的发行者要么必须建立 AMM 池,并引导流动性以覆盖原生代币(通过流动性桥跨链)与发行者代币的标准代币之间的互换,要么与跨链桥提供商合作,增加对 LP 为该资产提供流动性的财务激励。
跨链用户体验不佳
流动性桥是对标准跨链桥的改进,但并非没有用户体验问题。除了跨链交换的滑点之外,用户可能无法立即在目标链上完成跨链交易,因为桥没有足够的流动性来覆盖与目标链上标准代币的交易。当用户的代币互换消息到达目标链时,桥无法知道资产对的流动性会有多少,因此这种情况大多是无法避免的。
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有两种选择(两者都不理想):
-
等到桥有足够的流动性来完成交换并提取标准代币。这不太理想,因为跨链交易存在延迟,而且由于池流动性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任意变化,用户无法知道他们是否会收到最初报价的相同数量的代币。
-
接收跨链桥的专有代币(例如,Hop Bridge 的 hUSDT)。这不是最理想的,因为大多数应用程序更愿意与原生代币的标准代币集成(例如,Optimism Bridge 铸造的 opUSDT),并且可能不接受用户的包装资产。
通过第三方跨链桥铸造标准代币
多链 DApp 可以通过选择单个跨链桥来解决跨链代币不可互换的问题,即在 DApp 部署的每一条链上都铸造该 DApp 代币的标准代币。与标准桥铸造项目代币的方式一样,这种方法需要将远程链上铸造的代币映射到项目主链上部署的代币合约上,以确保全球代币供应量保持一致。跨链桥提供商必须跟踪代币的铸造和销毁,并确保这些操作与主链上的代币供应量保持同步。
在此基础上,跨链代币不可互换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只要用户通过经批准的跨链桥提供商进行跨链,他们就可以始终以 1:1 的比例与其他跨链代币进行交换。另外,这种方法还解决了标准桥模型中基于流动性的跨链问题:
-
用户不会在跨链交易中遭受滑点损失,因为跨链桥提供商无需通过 AMM 将其需跨链的代币转换为标准代币——跨链桥提供商支持的代币就是每个链上的标准代币版本。这些标准代币的价值与提供商在原生链上锁定的代币价值挂钩。
-
用户在跨链时几乎不会遇到任何延迟,因为跨链桥提供商可以在收到 mint() 消息后,立即开始在目标链上铸造包装代币。
-
开发者可以将多链代币部署的管理工作外包给跨链桥提供商,而无需担心启动 AMM 流动性或流动性提供激励计划。
目前,一些单一跨链桥提供商的代币标准示例,包括 LayerZero 的全链通用代币(OFT)、Axelar 的跨链代币服务(ITS)、Celer 的 xAsset 和 Multichain 的 anyAsset。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示例本质上都是专有代币,并且与通过不同跨链桥提供商发送的同一代币的跨链代币并不兼容,因此,这个细节也凸显了这种跨链代币处理方法的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
提供商锁定
-
协议主权的丧失
-
桥接故障风险高
-
目标链上代币的自定义功能丢失
-
仅限于提供商支持的链
-
无法在所有所需链上保持相同的代币地址,这可能会损害用户安全或使他们容易受到网络钓鱼攻击
使用标准第三方跨链桥的缺点
提供商锁定
选择单一跨链桥提供商在一条或多条链上创建标准代币,可能会使开发人员面临提供商锁定的风险。由于每个跨链桥提供商都会创建仅与其基础设施(和集成生态系统项目)兼容的专有代币,因此单一跨链桥提供商实际上将代币发行者锁定在一个特定的跨链桥服务上,而无法在未来随意切换到另一个跨链桥。
尽管可以更换跨链桥提供商,但更换成本高到足以阻止大多数项目选择这条路。
举例而言,假设一位开发人员(我们称其为 Bob)在以太坊上发行了一个代币(BobToken),并选择 LayerZero OFT 在 Optimism、Arbitrum 和 Base 上铸造 BobToken 的标准版本。BobToken 的固定供应量为 1,000,000 枚,而通过 LayerZero 铸造的跨链代币占流通中 BobToken 总供应量的 50%。
起初,业务进展得很顺利,直到 Bob 决定通过竞争跨链服务(例如 Axelar)来桥接 BobToken。但是,Bob 并不能简单地说:「我要切换到 Axelar ITS 以在 Optimism、Base 和 Arbitrum 上铸造 BobToken 的标准代币」;由于 OFT 代币和 ITS 代币不兼容,Bob 可能会给新老用户都带来麻烦,因为两个 BobToken 可能无法互换(此处重新引入我们之前描述的问题)。与此同时,与 LayerZero 版本的 BobToken 集成的应用程序,可能也无法接受 Axelar 版本的 BobToken 作为替代品,就会导致在 BobToken 竞争代币共存的各个 L2 链上的流动性分散。
那么,如果 Bob 必须实现转换,他需要怎么做?
首先,Bob 需要说服用户发送交易来解开通过 LayerZero 铸造的 BobToken 包装代币,该交易会销毁跨链的 OFT 代币并解锁以太坊上的 BobToken。随后,用户可以通过在以太坊上使用 Axelar 锁定代币并在目标链上接收 BobToken(映射到以太坊上的代币合约供应)的新标准代币。这一过程对于 DAO 项目管理团队来说既成本高昂,又产生了巨大的协调和运营开销,因而坚持使用最初的提供商通常是最安全的选择。
另一方面,类似 Bob 这样的开发者也可能因此陷入困境,因为如果在跨链桥提供商未能遵守协议条款、功能套件有限、缺乏广泛的生态系统集成、用户体验不佳等情况下,提供商锁定将使开发者无法切换。在此期间,跨链桥提供商还可以做任意的事情,比如在没有明确理由的情况下限制跨链 BobToken 的用户速率、提高跨链费用,甚至审查跨链操作。
协议主权的丧失
上文关于提供商锁定的结论部分,强调了使用标准第三方跨链桥的另一个问题:代币发行方为了获得更大的便利性和用户体验改进,而牺牲了标准跨链代币的控制权。例如,以太坊上的 BobToken 完全在 Bob 的控制范围内,因为他控制着底层的 ERC-20 代币合约,但 Optimism、Arbitrum 和 Base 上的 BobToken 却是由 LayerZero 控制的,后者拥有在这些区块链上发布 BobToken 标准代币的 OFT 合约。
虽然 Bob 可能期望 LayerZero 将标准代币与原生代币的原始设计保持一致,但情况并非总是如此。在最坏的情况下,BobToken 在以太坊上的行为可能与 BobToken 在 Optimism 上的行为大相径庭,因为跨链桥提供商实施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代币合约版本——这也给协议的用户带来了问题,因为协议开发方和跨链桥提供商的目标和利益可能存在分歧。
跨链桥故障风险高
在第一种解决方案中,代币通过每个链的标准桥进行跨链,代币发行者因影响一条跨链桥的漏洞而面临的风险仅限于该桥。例如,假设黑客设法破坏一条流动性桥,并在不存入抵押品的情况下铸造了无限数量的包装代币。在这种情况下,它只能提取流动性池中包装资产的最大可用流动性(例:在 Optimism 上铸造 cUSDT → 将 cUSDT 交换为标准 opUSDT →通过快速跨链将 opUSDT 提取到以太坊 → 在以太坊上兑换为原生 USDT)。
而在第三方跨链桥模型中,对代币发行者而言,影响合作伙伴跨链桥的漏洞所造成的风险,相当于攻击者在受影响桥部署的远程链上铸造的代币总量。这完全是可能的,因为其中一条链上的标准代币都可以 1:1 地兑换为在其他链上发行的标准代币,示例如下:
假设攻击者破坏了链 B 上的第三方跨链桥,并在没有存入抵押品的情况下铸造了 1000 枚代币(代币最初在链 A 上发行)。攻击者在链 B 上的代币未映射到主链合约,因此无法从链 A 中提现。不过,它可以跨链到链 C,用 1000 个链 B 代币交换 1000 个链 C 代币——请记住,这些标准跨链代币都是兼容且可互换的,因为它们来自同一个跨链桥服务。链 C 代币被映射到主链合约,因为它们是由在链 A(代币的主链)上锁定代币的用户合法铸造的,这允许攻击者销毁链 C 上的代币并提取链 A 上的原生代币,最后攻击者可以通过 CEX 交易代币来完成攻击行为。
目标链上代币的自定义功能丢失
在使用第三方跨链桥时,代币发行方通常还会失去在其原始部署中存在的自定义功能或代币行为实施能力,如投票委托(ZK)、重新定基机制(stETH,USDM)、转账手续费功能、黑名单和白名单功能(USDT,USDC)、可暂停的转账以及特殊的铸造规则或权限等,这些常见的代币功能通常会被剥离出来,这是因为跨链桥提供商往往使用标准化的 ERC-20 实现合约,这类合约可能不支持原始代币实施中存在的专门功能。
而这些功能的缺失会导致代币在不同链上的运作出现不一致性,进而可能损害那些依赖于这些特定自定义功能的集成应用。尽管从跨链桥提供商的立场出发,推动跨链代币的标准化看似简化了操作,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削弱了代币的原有功能,并可能阻碍发行方在其应用所覆盖的整个多链生态系统中维持代币行为的一致性。
受支持的链有限
代币发行方依赖于其选择的跨链桥提供者的网络覆盖和扩展计划。如果跨链桥提供商不支持代币发行方想要扩展到的特定区块链网络,他们将面临两种不理想的选择:
-
等待跨链桥提供商添加对所需链的支持,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也可能因为高昂的集成成本而永远无法实现(例如 ZKsync Era 的 EVM 不等价性导致许多 Dapp 从未在其上部署);
-
对该特定链使用不同的跨链桥提供商,但这又会重新引入不可互换代币和流动性碎片化的问题。
这一限制可能会严重影响协议的增长策略和在新兴链上吸引新用户的能力。须知,跨链桥提供商可能会优先支持热门链,而忽视那些对代币发行方可能具有战略意义的小型或新型网络。
跨链代币地址不一致
由于技术栈的特殊性(例如不支持 CREATE2) ,第三方跨链桥提供商可能会在每个链上使用不同地址部署跨链代币,地址一致性的缺失进而引发了许多用户体验问题:
-
安全风险:用户必须在每条链上验证不同的代币地址,从而增加了与欺诈代币交互的风险;
-
集成复杂性:开发人员必须为每个网络维护有效代币地址列表;
-
网络钓鱼风险增加:由于没有一致的地址可供检查,不良行为者可以更轻松地使用虚假代币欺骗用户。
通过代币发行方桥发行标准代币
除了上文提到的解决方案,如果开发者希望对项目代币的跨链部署保持最大程度的控制,则可以在远程链上管理代币的标准代币版本的发行,这被描述为「受信任的代币发行方」,因为每个跨链代币版本的价值,都与源链上负责发行代币原始版本的协议所锁定的代币价值密切挂钩。
为了使该方法发挥作用,代币发行方必须建立基础设施来管理跨链代币的铸造和销毁(同时要确保通过标准映射保持全球供应量同步)。
代币创建者发行的(原生代币)标准代币的著名示例是 MakerDAO 的 Teleport 和 Circle 的 跨链传输协议 (CCTP) 。Teleport 允许用户在以太坊和各种以太坊 rollups 之间移动标准 DAI。DAI 在一条链上被销毁,同时可以在目标链上被铸造。CCTP 的功能类似,并通过销毁和铸造机制实现原生 USDC(由 Circle 发行)的跨链转移。在这两种情况下,代币发行方都控制标准代币的铸造和销毁。
这种方法为协议提供了对跨链代币的完全控制。它以最有效的方式解决了同一代币的不可互换性的问题——只有一个标准版本的代币(由发行方在目标链上铸造),这确保用户在代币发行方支持的每个生态系统中使用代币时都有着相同的体验。
使用这种方法,应用还可以消除由同一生态系统中非官方的跨链代币引起的流动性碎片化问题。开发者还可以构建更稳健的跨链应用程序(例如,跨链交换和跨链借贷),因为标准代币发行方桥允许在链之间实现资本高效、无缝且安全的代币转移。
当然,这类解决方案也存在一些缺点,这种模式只适用于有足够资本来跨链部署标准代币,以及维护进行跨链铸造和销毁所需的基础设施(预言机、守护者等)开销的项目。同时,这也带来了一些不太理想的效果,便是将跨链资产的安全性与协议的安全模型紧密结合。
客观来说,这种关系(协议代币的跨链版本与协议安全性之间的关系)是友好的,因为支持标准代币版本的原生代币的安全性已经取决于协议的安全性,所以用户和外部开发人员不会承担新的信任假设。这尤其适用于由 Circle 和 Maker(现为 Sky)等发行方运营的 稳定币桥 ——用户已经相信稳定币发行方拥有足够的资产来支付用法定货币兑换稳定币的费用,因此信任稳定币桥的安全性并非难事。
只是它也代表着一个中心故障点——如果代币发行方的桥基础设施受到损害,那么在多链生态系统中流通的所有标准代币的价值都将受到威胁。这也意味着只有中心化的托管机构(例如 USDC 中的 Circle)才能真正实现这种发行标准跨链代币的模型。
最后的思考
跨链资产可互换性无疑是 Rollup 互操作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用户在不同链之间资产转移的体验。同时,代币在跨链到远程链时保持可互换性的能力也会影响开发者的行为,因为某些用例依赖于这一特性。
为解决不可互换的跨链代币问题,业界已经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包括通过原生(已实现)桥铸造标准代币、使用专用的第三方桥铸造跨多条链的标准代币,以及使用协议拥有的桥来促进代币的移动并保持可互换性。
尽管这些方法解决了许多特定问题,但它们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并且使用它们来实现跨链资产可互换性,或多或少需要做出一些不太理想的权衡。那么,我们能否找到一种更好的方法?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认为,ERC-7281 是一种新的跨链资产可互换性解决方案,它使协议能够有效地在多条链上部署标准代币,并且无需牺牲安全性、主权或用户体验。
ERC-7281 的独特设计允许多个(白名单)跨链桥在每个受支持的链上铸造协议代币的标准版本,同时允许协议开发人员根据每个跨链桥动态调整铸造限制。此功能解决了与多链标准代币的历史提案相关的许多问题,包括流动性碎片化、激励一致性、用户体验问题、跨链桥安全性,以及跨链代币的可定制性等。
因此,在跨链资产可互换性报告的下一部分中,我们将详细介绍 ERC-7281(也称为 xERC-20),通过与其他多链标准代币设计进行比较,分析 xERC-20 的多链标准代币方法,并深入探讨 xERC-20 代币标准如何使开发人员和用户受益。
未完待续。